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就业   >   正文

《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8-05-31

一、文件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亲切关怀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具体表现在: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00亿斤左右,标准化设施蔬菜、设施畜禽和水产养殖舍(场)得到普及;特色农业小镇、现代农业庄园、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农村电商平台、农村物流产业较快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新型经营组织迅猛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已实现4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121个贫困村销号,10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文件的内容

  文件共12个部分,48条。

  第一部分: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到2020年、2022年、2035年、20504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7项原则。

  第二、第三部分:集中讲乡村产业如何发展。确定了农业生产力布局、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经济、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核心区、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等助力产业发展。

  第四部分:重点解决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把林业生态、水生态建设作为重点,以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和谐乡村。

  第五部分至第七部分: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确定了一些新政策、大工程。

  第八部分:集中讲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二是要聚集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三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四是要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第九部分: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及要求。

  第十、第十一部分:分别明确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提出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者队伍培育,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配套措施。

  最后一个部分,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战略,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和法治保障。

三、文件的特点

  纵观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有7个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着眼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省委1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的新要求、新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全部体现到了文件之中。

  二是管全面、管长远。以往的1号文件侧重于谈农业问题、谈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做出了部署。在中央确定的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任务基础上,我省提出到2020年、2022年、2035年和20504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城乡和工农差距明显缩小,1/4的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三是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文件通篇贯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牢牢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基本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在“钱”的问题上,从利用好国家对乡村振兴的补助政策、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等方面给出解决途径;提出综合运用国家和省产业引导基金、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信贷担保等支持措施,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在“地”的问题上,明确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整合农村集体资产,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

  在“人”的问题上,从去、留、引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带着保障进城;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制度藩篱,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同时,文件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在“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上出了不少实招、硬招。

  四是突出集成联动。用集成化的方式,从五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布局,夯实城乡互促互进、一体发展基础,推动空间上的集成;第二,坚持工业与农业并重,突出产业兴旺,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上的集成;第三,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协同投入资本、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等协同发力,推动要素上的集成;第四,强化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动政策上的集成;第五,发挥党政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一致同功振兴乡村,推动力量上的集成。

  五是强化可持续发展措施。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将林业生态建设、水生态建设独立成节,摆上重要位置,立足工程牵引,实施目标化管理。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3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83.85万亩;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7万亩,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文件深度聚焦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最短板。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3000个,2018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500个,整治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到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让农村真正绿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六是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在中央统筹下,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文件要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对有劳动能力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人施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对深度贫困地区,提出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发展条件,重点攻克脱贫任务。文件要求,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上,省委省政府将统筹现有扶贫考核,取消不必要的考核,减少考核频次,严禁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七是坚持五大文明并重。目前,一些农村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一些村庄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有的地方“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侵占农民合法权益案件和“两委”班子“微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针对这些现状,文件坚持把法治作为乡村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途径,明确依法管理村务、服务村民,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同时对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活动等方面工作,做了全面部署。通过绷紧道德伦理的“准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家庭美德,引导摒弃陈规陋习,激浊扬清,抑恶扬善,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夯实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辽宁乡村振兴计划总体目标:

《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2022年、2035年和20504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城乡和工农差距明显缩小,1/4的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乡村

  据悉,在的问题上,文件从利用好国家对乡村振兴的补助政策、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等方面给出解决途径;提出综合运用国家和省产业引导基金、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信贷担保等支持政策,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苏仲义表示,2018年,全省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3072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24亿元,增长42%。选择200个行政村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力争支持1500个左右空壳村,在300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同时,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在的问题上,文件明确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整合农村集体资产,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

  据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朴明哲介绍,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是辽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我省将深入推进海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以及沈阳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有效途径。对试点范围以外地区,积极落实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下乡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促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去、留、引三方面解决人才队伍建设

  在的问题上,文件明确从去、留、引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带着保障进城。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制度藩篱,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同时,还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

  省人社厅人才开发处处长李福成告诉记者,辽宁将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4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工作。创新农村人才评价机制,赋予各市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对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时与在岗人员享有同等权利。同时,加大农村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注重选拔农业农村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择优资助。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专项活动。

注重可持续发展,聚焦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文件强化了可持续发展措施。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3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8385万亩。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7万亩,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与此同时,深度聚焦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3000个,2018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500个,整治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让农村真正绿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质量兴农之路,由增产转向提质

  省农委副主任、省农办专职副主任杨德生表示,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让生产者卖出好价钱,让民众增强舌尖上的安全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的课题。

  为此,在质量兴农过程中,辽宁将从调优农业生产力布局着手,全面优化中部平原精品农业区、辽北粮油和畜牧业区、辽东林业和特色农业区、辽西畜牧和设施农业区、沿海水产粮果蔬农业区结构等。同时,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区域循环农业项目区。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工程,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鼓励各地整合壮大农产品品牌,并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