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就业   >   正文

“一带五基地”政策解读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8-05-31

为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即中发7号文件,对新时期东北振兴工作作出了总体谋划,明确提出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是到2020年,东北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我们将其简称为一带五基地”建设。(←“一带五基地”政策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7号文件制定的,关于东北振兴工作的总体谋划,有两个总体目标。一带五基地就是指: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可以说,这既是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安排,也是我们辽宁实现全面振兴的标志性工程。在东北地区,综合考虑经济总量、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因素,辽宁具备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挑大梁、作支撑和当先锋、打头阵的核心作用,加快推动振兴发展,努力成为国家“一带五基地”建设中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紧密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政策举措,研究起草了我省“一带五基地”建设“1+5”系列框架方案,并经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形成了我省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具体说,系列方案包括:一个总体框架方案,即《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方案》;五个实施方案,即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五基地”建设分别对应的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辽宁省建设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辽宁省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辽宁省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这五个实施方案是对总体框架方案的细化、具体化.(←辽宁省为落实一带五基地总体方案,制定了《框架》和具体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对《框架》的解读:

《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方案》突出总体框架定位,提出了引领性和指导性意见。在一带五基地建设中,我省要充分释放自身的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积极探索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振兴发展新路,加速形成重要经济增长极,不断强化对东北地区经济的支撑力,主要有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体系加快完善,高新装备研制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机械化水平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第二阶段,到2030年,我省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实现全面振兴,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五基地全面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体系更加完备,研发制造、总装集成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材料工业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基本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质量效益好的发展目标;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水平全面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我省一带五基地的阶段划分,时间和路线) 在发展格局方面,我省一带五基地建设布局要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与我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与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建设,相融合、相对接,努力形成区域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发展格局)为实现以上目标,我省将立足自身实际,围绕加快平台载体建设、精准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用足实体经济政策、用好乡村振兴政策、引导要素资源集聚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推进)

《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辽宁省建设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和《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三个方案是由辽宁省工位负责编制的。具体的情况如下:

一、辽宁发展三大基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辽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我省的重大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装备等领域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拥有沈阳机床、沈鼓集团、新松机器人、大连船舶重工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以及中科院自动化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智力支撑能力、产业化能力处于全国前列。我省还是军工装备大省,是我国空军和海军主战装备的重要研制基地,并已形成了军民深度融合的产业格局。同时我省也是原材料大省,是国家重点石化基地和钢铁生产基地。目前,我省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9050万吨/年,列全国第二位;乙烯产能200万吨/年,列全国第三位; PTA产能1340万吨/年,列全国第一位;粗钢冶炼能力8000万吨,列全国第四位;辽宁忠旺铝材生产能力超过了100万吨,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铝材生产企业。中央7号文件提出建设一带五基地的目标,为东北、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明确了发展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我省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勇于承担重任,构建辽宁新辉煌。

二、发展三大基地的基本构想和重点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省支撑国家战略的能力。先进装备制造业将紧紧围绕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实施八项子工程,即航空装备工程、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工程、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工程、重大成套装备工程、高档数控机床工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和集成电路装备工程,在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重大产品等方面实现突破,不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重大技术装备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围绕高新工程重点领域,不断增强高新装备研制和保障能力。新型原材料产业将瞄准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金属新材料,高性能合成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纳米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陶瓷材料、特种玻璃材料、核用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提升装备智能化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增强行业盈利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发展时间阶段和目标2020年,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60%以上,新材料占原材料比重达到10%以上,石化和钢铁工业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将我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

三、推进三大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保障为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我们将在以下六个方面精准施策一是科学周密组织。按照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相结合构建工程实施机构,发挥各方优势,按照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程的实施建设。二是强化政策支持。集中使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省市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重点向“一带五基地”倾斜,争取各类资金投入。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推进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和推动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优势原材料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五是推进军民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军民技术需求对接和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六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快培养和引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急需的高端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高级管理人才、中高级技工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辽宁省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由辽宁省科技厅负责编写,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以辽委办发〔201812号文件印发。

一、辽宁建设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的必要性和基础优势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是中央着眼东北全面振兴、对东北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部署,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提供了重要载体。(←重要性)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是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迫切需要,辽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亟需科技创新提供战略支撑和强劲动力。辽宁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具有良好基础,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重要摇篮,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国家布局建设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大院大所、重点高校,创造出众多新中国第一,为国家工业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辽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辽宁的优先战略、摆在核心位置,出台了《关于贯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辽宁获批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达到100余个,两院院士人数居全国第7位,国家高新区数量居全国第5位,201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96项,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核主泵、IC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创新链等等,辽宁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在东北地区率先建成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辽宁有良好的基础

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建设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是一带五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在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上,重点是聚焦一带五基地建设需求,以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强化人才链,统筹各类创新主体,统筹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发展的重点)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全国,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建立起特色鲜明、与发展相适应、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全省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到2030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全省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资源密集区、创新创业活跃区和重大成果转化区,建成国家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发展时间阶段和目标)

三、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紧紧围绕一带五基地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建设一个科创中心,实施四项支撑行动,构建五个保障体系。(←具体措施一个科创中心,即以沈阳、大连两个创新型城市为核心,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沈抚新区为主要载体,将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作为辐射区,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争到2030年建成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设施建设上,去年年初,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总长100米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去年11月底,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批组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今年25日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沈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议,全力支持推进中心建设。四项支撑行动,即组织实施科技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行动、科技支撑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行动、科技支撑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行动和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行动,着力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到2020年攻克约180项关键技术,研发重大创新装备和新产品80个,选育100个农作物新品种,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成果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基础理论的源头创新,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技术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不久前的韩国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闭幕式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移动机器人表演惊艳世界,成功展示了中国形象。五个保障体系,即优化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构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研体系和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体系,到2020年,全省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500家,培养战略科技人才130名左右,促进6000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形成创新创业的热土。省政府今年安排了省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研发等给予后补助,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并正在研究制定落实国家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等政策措施。

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有关情况由辽宁省农委负责牵头

一、基础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辽宁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左右,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42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0万吨。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累计调减非优势区玉米面积392.8万亩,农林牧渔业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种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小镇、现代农业庄园、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推动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探索建立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取得明显成效,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取得积极进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五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耕地实测面积完成6780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信息公示基本结束,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50万亩,占家庭承包地面积的38%。六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2017年达到1374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5元,比2012年增加4363元。二、战略定位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以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水平,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品牌建设、农村人才培养,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三、发展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增加值实现1236亿元,年均增长3.5%;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980亿元,年均增长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比2017年增加1.5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比2017年增加3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3800万亩,比2017年增加200万亩;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95%,比2017年增加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9元,年均增长6.3%。到203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四、主要任务重点。推进七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建设,实施工程化管理,项目化建设,确保完成工程任务和预期目标。一是实施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工程。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农业信息化等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开发,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三是实施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工程。加快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等产业提档升级,建立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国家区域公共品牌、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全面提升辽宁农产品全国品牌地位;五是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程。大力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和农产品提档升级;六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七是实施农村“双新双创”示范工程。围绕培育新农民、推广新技术,大力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发展。

五、保障措施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指导协调生产基地工程建设。建立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建设技术咨询平台,抓好工程项目顶层设计,指导、服务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将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和领导干部重要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机制。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引入工商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运用好政府引导基金、金融融资平台、农业信贷担保平台支持工程建设,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为核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每年完成一批农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抓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融资项目。五是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国有林场、水利、农垦、供销社综合改革,建设国有农业企业集团。六是强化督导宣传。全面加强督查,及时掌握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加强各地区经验交流学习,积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建设。